参展艺术家
文 | 王鲁湘
若干年前,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同中国油画学会联手,办了一届规模宏大的《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画大展》,并同时举办了一场高水平的国际学术论坛。中国画作为一个画种的称谓定型于上世纪50年代,包括了工笔和水墨两种表现方式的绘画,而成为具有明确国族历史文化内涵和外延的一个概念。与这个概念同格对应的,应是东洋画(或日本画)、西洋画(包括油彩画、水彩画、铜板画等源出西洋的绘画形式)。面对丰富复杂的现实,任何概念都是贫乏而欠周详的。在西学东渐历史潮流伴随着全球化运动以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势从西洋一路席卷向东的世代,同时也是地域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等等文化主体意识甦醒、觉悟的世代,中国画这一概念即产生于这样宏大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客观地说,经过50年代初期一波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虚无主义否定浪潮,在50年代中期能经由国家领导人首肯“中国画”这个概念,无疑对于其后迄今六十多年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政治保障作用。
不仅如此,中国画这个概念的存在,确实也从内涵和外延上经常提醒人们关注中国画观物取象的独特方式,但它并没有限定中国画的变革,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大师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都以“周虽旧邦,其命唯新”的文化立场,以积极的保守主义态度稳健地推动着中国画因应“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开拓出令人欢欣鼓舞的胜境,保之,守之,革之,新之,在信息相对封闭不对称的历史境遇中,居然完成了中国画阶段性的时代突围。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画家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与信息化时代的重叠,在满足前辈画家梦寐难求的信息对称的同时,又带来解构主义的巨大风险,前辈画家所具有的那种文化定力难以为继,选择的困惑和解构的压力前所未有,建构的张力半径涵盖信息时代人类知识已知的边界,对画家建构能力的挑战和考验前所未有。在这样一个幽昧浑沌的后后时代,似乎什么都不明朗,一切都未定型,未来已来,我们甚至都不知道真正的挑战是什么,真正的建树会从哪里突破。我们如何建立起从容自信开放包容且又圆融自足的文化心态呢?油画一直是作为西画或西洋画的代名词在中国近现代美术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显然不单单指用油彩画出来的画面这一物理存在,它代表科学、文明、时尚、进步、开放、品味、格调,甚至表现力等等我们能够想到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所表达的那些事物和价值。这个泊来品似乎生而高贵,风度优雅,气质知性,其建立于数百年科技文明基础之上的观物方法和取象能力,折服中国知识精英的同时,也获得普罗大众的青睐,更得到政治层面的力推,因为它与人的视知觉的高度吻合,特别容易满足这三类人群的“启蒙”需求,所以油画这个泊来品在20世纪中国的大行其道,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者说动力,就是这种时代的启蒙话语力量。油画在中国,从哪个维度看,都是被当作启蒙工具来使用的,而不只是审美。相对于所谓的美术教育中的“徐蒋体系”而言的另一个教育体系“林吴体系”,之所以长期边缘化,是有时代原因的。说到底这两个体系的冷热消长,是大时代选择的结果,形势比人强。 作为一种架上绘画的油画,其传播路径从欧洲南部向北再向东,呈现出中心不断迁移的现象。这种中心迁移又与现代化和启蒙思潮的传播相重合,证明油画实际上扮演了现代文明传播、启蒙与推动的作用,观物取象方式的转变和心智表达方式的变化,绝对具有文化基因再造的力量。同19世纪前的中国画家相比,今天的中国画家(无论其是否接受过高等美术教育)都是“转基因”画家。中国真是一个奇怪的国度,因为大概只有在中国,还顽强地保持着一百年前欧洲的美术教育体系,欧美艺术院校的学生想知道自己爷爷辈的画家是如何学习绘画的,要到中国来。这大概也可以看作是文化播迁的一种现象,甚至我们还可以说这就是孔夫子喟叹的“礼失求诸野。”不管怎样,油画这一泊来品就像一百年来的许多泊来品一样,不仅在中国已经深扎沃土,而且被几代中国画家“授粉”之后,基因改变,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油画,就象在她前面有俄罗斯油画、法国油画、尼德兰油画、西班牙油画和威尼斯油画一样,油画这一产生于意大利的绘画样式,在跟随全球化的脚步中,融入了每个地区的文化,成为现代化的标志和载体,把自己发展成了一种普世化的工具与物品。
穿白长裙的女士
110x100cm
布面油画
2020年
靳尚谊
青春
80x64.7cm
布面油画
1997年
妥木斯
荷花淀
80x100cm
布面油画
闫振铎
花季
190x118cm
布面油画
2022年
杨飞云
曼陀罗花
200x80cm
布面油画
2020年
谢东明
妮娜
80x6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庞茂琨
锁
180x90cm
布面油画
2022年
朱春林
西疆风骨图
217x234cm
2020年
李宝林
宋韵 西园雅集
110x120cm
叶毓中
丝绸之路生活
68x68cm
杨晓阳
登上有知己
72x49cm
田黎明
覆天载地四方八极六合九州
大道不孤天下大同系列之六
62x240cm
卢禹舜
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入场
63x35cm
范扬
·
The UNESCO New York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