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寻源 / 黄河文明考察系列 / 西安 / 2018

2020-01-21 20:05:47 北京杨飞云油画艺术基金会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寻源 / 黄河文明考察系列

寻源 / 黄河文明考察 / 西安 

20181121 / 20181125


统筹 / 胡昌茕

特邀顾问 / 孙振华

拍摄 / 韩博

文字整理 / 苏麟、黄睿

协助 / 仝紫云、杨金宇、郭仲正

参加活动人员

胡昌茕、韩博、苏麟、黄睿、仝紫云、杨金宇、郭仲正、荣云、黄胜贤、杨光涛、刘伟、赵舒燕、庹渊博


行程

第一天(11月21日):上午:兵马俑博物馆  / 下午:西安半坡博物馆

第二天(11月22日):上午: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 下午:西安博物院、小雁塔

第三天(11月23日):上午:碑林博物馆 / 下午:顺陵

第四天(11月24日):上午:汉阳陵、茂陵、霍去病墓 / 下午:咸阳博物馆

第五天(11月25日):上午:乾陵、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 / 下午:昭陵




图片关键词

阳陵合影


几百年来,油画艺术独有的表现力和众多大师的经典成就,使油画成为了世界历史文明中重要的艺术领域。各区域文化的差异性丰富了油画艺术的审美呈现。中国作为文化大国,传统文化遗产中蕴藏着丰富的经典视觉宝库。

百年来,中国油画发展历史中的杰出艺术家与经典艺术作品无不源于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

2017年,中国油画院邀请部分优秀青年画家对陕、甘汉唐造像遗迹进行实地考察。作为“寻源——黄河文明考察”系列活动的开端,希望通过经典遗迹与重要博物馆考察,在对艺术形式演化过程的体验与研究里,体会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与视觉精粹,为新时期艺术创作发展寻求深层突破。

11月20日——25日,活动一行来到古都西安,巡礼汉唐文明。




现场图片


图片关键词

兵马俑1

图片关键词

兵马俑2

图片关键词

兵马俑全景

图片关键词

半坡遗址出土文物展

图片关键词

西安博物馆

图片关键词

小雁塔

图片关键词

碑林

图片关键词

茂陵博物馆

图片关键词

顺陵

图片关键词


交流学习 / 感 言


胡昌茕:大家作为一个艺术家怎么看待这个活动和你自己的关系?这样的视觉考察,怎么转化成一种内心的图像。我们如何看待和接受文明的影响?

庹渊博:这几天看到各个朝代的陵墓。我想到基弗,基弗会把一种民族的思想融入到创作里面,上升到人类的一个高度。相比之下,深感自己对中华黄河文明认识与审美上孤陋寡闻。作为文明的载体,在今后的创作中对它进行思考,进而把思想打开。

杨金宇:华夏文明博大精深,如果没有做过系统的研究,很难领会到这些艺术品真正的精神内涵。考察的过程中印象比较深的是几尊西汉时期的石雕和唐代墓室壁画,我能深刻体会到伟大的艺术背后的力量和表现上的魅力。马踏匈奴,线条很写实,在视觉元素上有很多体会。

荣云:中国历史文化的庞杂、自己的眼界不够广,只能是以画画者的眼光,从语言的角度了解古人的造型方式及演变,从中汲取营养。我个人对秦代和唐代的造型艺术兴趣浓厚。如秦兵马俑、秦女坐俑、章怀太子墓壁画、碑林、霍去病墓石刻、顺陵墓石狮等。他们不采用处处精微的写实技巧,而是以简洁概括的方式,将对象整体几何形化,并在重要位置细致观察深入刻画,不至于呆板和概念。如此便使观者不至落入细节塑造的膜拜,从而对象具有了一种引人入胜的精神气息。同时,两个时代都处于整个民族上升时期,从社会政治到哲学宗教、建筑文学、经济贸易等,最终都在造型上有了极致的体现——一个质朴静穆,一个雄浑大气。这使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当今艺术的精神指向;同时,古代造型方式在当今描摹照片的读图时代,也显得尤为可贵。

仝紫云:首先,很重要,面临生死的问题,现代的绘画很难抓人,几乎没有几个画家可以深入到灵魂。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中国雕塑既可以从线的角度来看,也可以从体积空间的角度来看。从美术史的角度,巫鸿关于中国艺术礼仪特征的论述,让我思考图像的含义和我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征所在。

黄胜贤:以前不太了解陵墓,大量看有了一些了解。我特别喜欢雕塑,喜欢汉雕塑,像莫兰蒂的画,线条简洁,单纯,挺有意思。唐代石狮,粗旷的力量感,像交响乐一样,像伦勃朗画一样厚重。他们在艺术上面都很单纯。

杨光涛:我希望自己的画是一种自然流露的状态,这次看霍去病墓的雕塑,很感动。我希望回答更本质自然的点,喜欢石雕、卧马、卧象,及公狮和母狮相对而立。另外,质感、光感、色彩这些技法上表现出的质感,特别吸引我。生死的问题,有人在意,有人不在意,角度不同,死是公平的。我走进墓道,想到人关在这个地方,有种淡淡的忧伤。保罗在监狱里写书信,劝监狱外的人充满喜乐,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

刘伟:从西安的各类博物馆到秦、汉、唐等朝代的陵墓,一件件残缺的艺术作品同时深刻再现了中国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死亡的尊重和敬畏,以及对灵魂的信仰。他们用艺术作品告诉我们这样一种事实:肉体可以被毁灭,但是灵魂与精神却不会被打败,会永远存在于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

郭仲正:这次来西安带有目的性,会更加投入与倾注,跟随孙老师讲解,进入历史的语境。在比较当中,我也注意到唐陵的风水要好过秦陵的风水,我也认识到风水是中国文化特殊的存在。

韩博:感受到机器的视觉与眼睛的视觉差异。这次拍摄大家,只能通过镜头看大家,把大家放在一个巨大空间里看,而且不同器材的视觉有微妙差别。我更愿意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文物,它的质感和颜色,去触摸与观察,不抱有太多的即有知识和视觉经验去看。我看石狮子的造型,古人在上面有很多东西懂得隐藏,背部很概括;古人更懂收敛,现在表达琐碎和阴柔,古人表达很阳刚,开阔了我的胸怀。这次活动不仅仅关注大家,也关注这个城市。比如这个城市在不同光线下的感觉,比如现代的立交桥与古道,以及犄角旮旯的街道的差异,这些纷杂的东西组成了西安。

苏麟:我注意到古人做马比做人表现力更加准确,好像比人还重要。汉马注重表现性,唐马受西方影响,反而不纯粹了。我还感觉到地下很安静,地上很纷扰。

黄睿:看的没有那么具体,对墓葬没有研究,感觉每个东西都有他的时间性。我听到这么一个考古故事,刚出土的水果刚刚还在,转瞬间就消失了,很神奇。果子时间其实非常短,当它超越时空与现代时空触碰,它的时间就已经结束了,任何事物只要时间一到,就会没有掉。我们看到的这些壁画,这些斑驳感,实际上是这些画时间消亡的过程。既然这些画会消失,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画?关于生死,何以用短暂的物质承载永生的精神。短暂生命去追求什么? 这是我在思考的。

赵舒燕:印象极其深刻的是途中有幸认识一位老师。在我们考察之中做讲解,之后具体分析秦兵马俑空前出现。和秦前后朝代相比,俑尺寸体量巨大,首部极其写实化。提及当时世界其他的文明,如亚述文明,不能否认有外来文明参与的可能性。当他越深入去了解本国文化的时候,越要明白文化是相互融合流动的。而我也强烈的感受到古人工匠无名,但在细微处体现出自身的创造力和价值。艺术源于生活,在这几日的行走和体验中,我想作为艺术的主体需要不断去直面自然,直面自己所处的历史。对于绘画的表达,也不会显得浅薄而单一。

那拉苏:看到秦始皇兵马俑,感受到了文化的震撼。




qq